(图文/皇甫亚楠)为推动课程目标精准落地,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,我院于2025年3月28日召开“结合课程目标达成评价下的课程大纲编写专题培训会”。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桂玉及骨干教师代表参会。

本次会议聚焦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,共议课程教学大纲优化路径。会上,桂玉院长强调,应用型高校,课程建设需紧扣“创新能力培养”与“实践能力提升”双核心,尤其要推进思政课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,提升学生将理论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。针对课程目标达成评价体系,会议提出要微调大纲。一是强化过程性目标落实,要求课程活动设计灵活化、动态化,注重理念贯彻与目标落地的衔接,避免僵化执行;二是优化终极目标评价机制,优化结果性考核的量化指标,使其能更精准呈现课程目标达成度。比如:在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概论》课程中,要考察学生实践创新能力,可在期末的试卷设置中,适当减少客观题比例,增加案例分析、综合论述等主观题分值,细化分解课程目标,以便更加直观反映目标达成度。
参会教师围绕大纲微调展开热烈讨论,提出建立“目标-内容-评价”三位一体课程框架,确保教学全过程与人才培养目标同频共振。
此次会议为我院构建特色化应用型课程体系、提升育人实效奠定了坚实基础,下一步将全面推进课程大纲微调工作,助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。